首页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滚动>正文

宋朝在西方人看来就是文艺复兴,就是近代的开始,是最伟大的时代

2023-08-13 19:29: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的。


(资料图)

一提起宋朝大家就会马上想起靖康耻,燕云十六州,岳飞壮志难酬,军事外交总给人窝囊的感受,钱穆的观点就是"积贫积弱"。中外角度的不同,在西方汉学家史学家眼里,宋朝的魅力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生前最后 一书《中国新史》第四章的标题就是"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名著《全球通史》中把宋朝称为"黄金时代"。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史景迁在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刊登文章,这样评价宋朝:"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宋朝的首都是世界最先进繁荣的城市。"

在西方人眼里为什么宋朝有这么大的魅力?

一、宋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 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 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卡特在著名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一书中对宋朝赞美不已,"宋代是一个成长烂熟的时期。代抒情诗而起的为渊博的散文、历史编集的巨著、关于自然科学与政治经济科学的著作;就其特色与性质言,除了希腊有一个时期可与媲美外,都非中国其他时期或西方所能梦想得到的。哲学的思考代替了宗教的信仰,当时所产生的伟大思想体系(理学),支配着中国直到今日(民国)。在艺术方面,旧日崇高的传统继续发扬,以至于尽善尽美;现存最伟大最优美的绘画,都是宋代传流到今的作品。"

日本科学史界泰斗薮内清(1906-2000)在《中国 科学 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

宋朝的文化成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巅峰,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哲学上,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文学上,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话本又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史学、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艺术,都达到了新的水平。科学技术更是高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在宋朝。因此陈寅恪谈到宋代时感叹:"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二、宋朝的商业革命

费正清在与美国历史学家赖肖尔(Edwin O.Reischauer,1910-1990)在合著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这样说道:"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评价宋朝:"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在西方人眼里,宋朝的经济发展就是"商业革命"。的确,宋朝在历史上是以商立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时期的交子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就是元丰三年,宋朝制定的《广州市舶条法》。宋朝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封、杭州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日本学界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开拓者加藤繁(1880-1946)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这样赞美宋朝:"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不用说这种变化,是由于都市人口的增加,它的交通商业的繁盛,它的财富的增大,居民的种种欲望强烈起来的缘故。"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1929~)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三、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史学家内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说",认为 "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 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 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 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宋朝福利制度更是让人羡慕,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政府颁布了居养法:"诏鳏寡孤独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宋朝还有公共墓地,即漏泽园,用以安葬客死他乡和贫无以葬者。宋朝就懂得必须给贫困人口福利保障,比起欧洲福利制度要早几百年,多人性的王朝。

美国历史家罗兹·墨菲断言:(宋朝)这些进展有可能导致中国发生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并给世界带来它应有的一切深远影响吗?我们将永远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蒙古人的进犯把这一切都打断了,而以后各个朝代又不可能全面重复宋朝的模式。(《亚洲史》)

宋朝灭亡,元朝建立,宋朝所代表的"近代化早春"就中断了。宋朝的灭亡对日本震撼很大,郑思肖在其《心史·元鞑攻日本败北歌亚序》记载:"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也就是说南宋灭亡后,日本举国吃素,跪拜了三天。所以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

历史学家黄仁宇: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在11、12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中国大历史》)

宋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煤的大量使用,使宋朝冶金业实现了一次革命。宋代的生铁年产量最高达到12.5万吨,而英国1720年的铁产量只有2万吨。因此有经济学家说,"中国在14世纪离工业化只有一步之遥。"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史》)

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孙隆基说:"在我们探讨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 化"的标准,例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 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500 年。"

四、宋朝的自由宽松福利保障

宋朝的言论自由是中国历史上最宽松的朝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和"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史》中说"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大臣们可以毫无顾忌对皇帝提意见,而不用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包拯给宋仁宗提意见唾沫星子都溅到他的脸上,宋仁宗不得不退步。宋朝的文字狱,几乎没有人因此而被杀头、灭族的,有时风头一过,又官复原职,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就是典型。不像明清那么惨烈,灭族鞭尸都有。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亚洲史》)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这是全盛期的北宋都城表现,贩夫走卒穿得都跟当官似的,农民都穿绫罗绸缎,可见宋朝的繁华程度。

外汇前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外汇前线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外汇前线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外汇前线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外汇前线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外汇前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外汇前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相关内容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q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外汇前线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