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0余名村民身后的“跛脚村医”:20年平均医治每个人近30次|中国医师节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婆婆,你血压正常,心跳有点快,应该是你冠心病的老毛病引起的,我给你开点药吃。”8月17日下午4时,黄永剑顶着三伏天的闷热高温天气,身穿白大褂、背着医药箱,一瘸一拐地走进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6组村民代华芳的家里,替她量血压、测心跳、开药方。
10多分钟后,黄永剑背着医药箱从代华芳家出来,又一瘸一拐地朝另一户村民家走去。“以前没有电瓶车时,入户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10公里。现在买了电瓶车,效率高多了。”黄永剑是个很开朗的人,他一边和封面新闻记者并行,一边介绍自己的工作,“今天的两户村民近,我就没骑车。”
【资料图】
走在村道上,尽管阳光刺眼,但他的背影仍然显得那么孤独。20多年来,这个孤独的背影,却是村民心中最温暖的“保护神”。今年42岁的黄永剑,是土生土长的增产村人,因为父亲热爱中医,从小耳濡目染的他长大后选择了当一名医生,并考上了村里的村医,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在这个桥头镇最大的村子里,“跛脚村医”黄永剑不仅是2430余村民的“家庭医生”,更是他们眼里的“小黄”“黄剑”(小名)和“剑哥”。
20多年来,他的跛脚已经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走了约7.92万公里,出诊2400余次,救治患者7.2万人次。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被黄永剑医治了近30次。
奇迹
悉心护理 从死神手里“抢”回摔伤的八旬老人
每天入户,是黄永剑的日常工作之一。“慢病管理是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村里有2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天要进行随访,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指导用药等。”
黄永剑介绍,许多村民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常常不把自己的慢性病当回事。“有一个患高血压的婆婆,不爱吃药。有一回我随访发现给她开的药已经受潮过期了。还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村民,也是没把吃药放在心上,有一回停药半个月后就出现脑出血,最后不幸去世了。”
说起这些,黄永剑显得有点自责:“我后来一直在想,要是我把这些工作再做细点,盯到他们吃药,这些事或许可以避免。”坐在村卫生室的椅子上,黄永剑语速很快,他说,“要多了解病人的情况,我才能随时跟进做好医治工作。”
黄永剑有很多被村民称颂的救人故事。10年前,村里80岁的冯婆婆从七、八米高的堡坎上摔下来,全身多处骨折,伤口感染导致败血症,被送进医院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连家属都在准备后事了。
从医院拉回家中后,家人已经不抱希望了。黄永剑去冯家时,冯婆婆的状态很不好,但他还是悉心地为冯婆婆换药、输液、护理,又教会家属一些简单的护理技巧。那段时间他在村卫生室坐不住,没事就往冯家跑。一天、两天……慢慢地,奇迹出现了,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老人在黄永剑的精心护理下,竟然一天一天好了起来,最后奇迹般地痊愈了。今年,冯婆婆已享90岁高龄。
日常
身患多疾 却要管全村2430余人的伤病疼痛
当村医,不容易;当一名自身残疾、多病的村医,更不容易——1991年,才10岁的黄永剑因为化脓性髋关节炎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他却再也没有机会成为一名身体正常的普通人。左脚落下残疾,走路时只能一瘸一拐。6年前,他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去年,他患脑梗塞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出院后,他的记忆力大幅减退,表达能力也受到影响。
“以前,我能背诵100位的圆周率,现在只能记到14、15位,而且特别容易忘事,本来我就有严重的失眠。疫情期间,因为工作压力大,我每天的睡眠只有3个小时。”这两年,他还患上了慢性荨麻疹,病情顽固,给生活工作都带来许多不便。
最糟糕的是,黄永剑的脊柱侧弯已经严重压迫心脏且无法手术,等待他的结局是瘫痪。再加上随时可能重来的脑梗……可黄永剑却显得很豁达:“能活着,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我希望活着的时候,把手上这些事(治病救人)做好。”
于是,不管春夏秋冬,黄永剑每天都玩命似的工作,一天要治疗30多个病人。有时候,村民不在家还要去几趟,“有一天,有一户村民家我去了四趟才找到患者。”
不远的路,对常人来说或许没什么。但对跛脚、稍微站久一会就会酸痛的黄永剑来说,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日常工作和慢病管理,村民们出现发烧、腹痛、头晕等病症,都会给他打电话要求出诊。无论是白天还是半夜,刮风还是下雨,黄永剑都毅然背起他的医药箱,一瘸一拐地出门去给村民看病。
尽管身患多疾,黄永剑自己却很乐观:我虽然有残疾,又有病,但还是要把村里的病人照管起走,这是我的职责。每天,他的微信记录显示要走三万多步,是全村的“第一名”。
村里以前有四名村医,后来其他三人陆续离开了。而正是唯一留下的村医黄永剑凭借自己的医术和医德,让村民们把他视为生活和精神上的依赖。
七、八年前,同是学医的朋友来挖他去私立医院上班,薪水丰厚。想了很久,尽管现在只拿着微薄的薪水,但他还是告诉爱人:“我还是不去了。”虽然他没说原因,但是爱人知道:他舍不得村民们。
同样地,村民们也离不开他。到现在都还有村民拿这件事跟他开玩笑:“诶,黄剑,你不能走哦,你走了我们咋办哦。”
因为彼此太熟悉了,村里的一位视力很差的老人,仅凭脚步声,就能知道黄永剑来了。 “是黄医生吗?”老人的“直觉”把他吓了一跳,“你咋子晓得?!”老人说,“我虽然看不清,但听得出你的脚步声。每次听到你来了,就很安心。”
黄永剑,已经成了村民们的“安心丸”。
心愿
多学知识 想联络村中年轻人组建公益平台
2008年,黄永剑入党了。他很兴奋,为了入党他申请了多年。“入党后,我觉得人的觉悟都不一样了,头几年村庄附近发生了山火,作为共产党员我是第一批冲上山灭火的人。”说起这些事,黄永剑感觉很自豪:“我是党员,应该尽心尽力、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冲锋在前!”
同时,他也很感恩:“我至今都记得,我10岁做手术时,当地党委、政府对我一家人的帮助,为我筹款、出钱出力。所以,我一直都有入党的心愿。”
说起心愿,黄永剑至今还有两个没有完成:“一是想多认识点专家、名医,多学点医学知识,更好地为村民们服务;二是我想把村里的年轻人联络一下,搞一个公益组织。”黄永剑认真地说,村里在外的年轻人,有学医的、学理发的,还有其他很多职业,为此我想建立一个常设的公益组织,让大家不定期地返回村里,为村民们进行公益服务。“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但作为一个党员可以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