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展秀里,和苏东坡一起夜游泛舟赤壁
给观众带去如梦如幻的沉浸式效果,是很多艺术创作者的追求。如今,依托VR这一技术手段,已可呈现跨越IMAX观影的“更沉浸”效果。
今年夏天,在上海试水的两场VR展秀各有口碑。中国本土创作《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探索人工智能协作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消失的法老》则拓展了文旅消费的新可能,两者在文旅消费领域都有不俗表现。
(资料图)
VR宇宙,各美其美
上海图书馆东馆以“苏东坡的艺术人生”为主题的VR项目开启实验室内测,每天有10—20名读者可以预约全程体验。
VR漫游互动游戏分为四个场景,选择了苏东坡第一次到西湖为官直到晚年在海南生活的场景。观众跟随VR引领,与苏轼一同经历仕途起落的高山低谷,从西湖的春和景明、惬意山水,到汴京黑暗中的沉寂,从黄州料峭春风里的迷雾,再到灿烂星河下的壮阔山河,最终,在岭南静看日光破晓。当你置身在黄州的茅草屋里,见到梁上的钱串和灶台上的红烧肉,可以体味出寒意;而当你置身于赤壁明月下,则会生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慨。
无独有偶,引进自巴黎的VR展览《消失的法老》则是一场持续45分钟的3D沉浸式体验。观众戴上VR装备后,会遇见一名虚拟导览,引领你走进金字塔错综复杂的内部,登顶俯瞰吉萨高原全景,回到尼罗河上乘坐太阳船航行,观览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
展览数据基于真实的金字塔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实地全息扫描,并在虚拟引擎上高精度还原。和看电影一般坐在同一个点位不同,《消失的法老》的观众可以在近千平方米的展厅里边走边看。
邂逅名人,传播文化
比起《消失的法老》突出的娱乐属性,中国本土设计师更承载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场景中的碑帖文物展示,每一件都考究出处,厘清来源,和展厅中的实物展品做好匹配。此外,互动性和参与感,也是中国本土技术团队更看重的。
上海图书馆美术文献馆的项目《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负责人黄薇告诉记者,此次VR场景取意工笔山水的细节,加入了发光粒子等科技元素,营造了如梦似幻的国风场景。团队以一千多张图片为训练数据,训练出专属风格模型,实现数字场景和重绘方式的生成,激发国风山水的多样想象。上图特地拿出一段《夜游泛舟赤壁》,让更多读者花费3分钟穿戴上VR设备,体验苏东坡行舟水上的快意和诗情。
据悉,创作团队参考了AI生成的画面进行数字创作,并进行场景搭建,假以时日,将可容纳上百位参观者同时同地“邂逅”苏东坡。(新民晚报记者乐梦融)